不久前,一则新闻冲上热搜:美国一对夫妇通过体外受精,迎来了一个健康宝宝,而这个胚胎竟然在实验室里“沉睡”了近 30 年。
这个“最老的婴儿”,让人第一次直观感受到冷冻保存技术的神奇——原来生命真的可以像“时间胶囊”一样,被暂停、再续写。
很多人联想到冷冻卵子、冷冻胚胎,是为了延迟生育、为未来留一份选择。其实,冷冻保存的应用远比这更深远。尤其这个九月是卵巢癌关注月(Ovarian Cancer Awareness Month),我们更希望看到这项技术在肿瘤患者身上带来的意义。
冷冻技术:从辅助生殖走向生育力保护
冷冻保存并不是新鲜产物:
冷冻精子,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被用于男性不育的治疗。 冷冻胚胎,1983 年澳大利亚首次成功,成为试管婴儿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冷冻卵子,直到 2000 年代玻璃化冷冻技术成熟后,才真正走进临床,解决了卵子“最脆弱、最难保存”的难题。展开剩余73%最初,它们主要服务于辅助生殖人群。但随着技术进步,医学界很快意识到:对于即将接受癌症治疗的患者,这项技术或许能守住未来的可能。
癌症治疗与“生育断层”
化疗、放疗和部分手术,往往会对卵巢和睾丸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尤其是年轻患者,在与肿瘤奋战时,还没来得及建立家庭,就面临了“以后可能无法生育”的风险。
在女性群体中,卵巢癌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它常常在晚期才被发现,需要手术切除卵巢,配合化疗。这意味着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几乎失去了自然生育的可能。
这时,生育力保存(Fertility Preservation)就像一份“时间保险”:
女性:可在治疗前冷冻卵子或冷冻胚胎;青春期前女孩则有卵巢组织冷冻的探索。 男性:可在治疗前冷冻精子;青春期前男孩可尝试睾丸组织冷冻(仍在实验阶段)。技术演进:从“慢速冷冻”到“玻璃化冷冻”
最早的慢速冷冻(slow freezing),温度下降缓慢,容易形成冰晶刺破细胞,导致卵子和胚胎活性下降。
后来出现的玻璃化冷冻(vitrification),通过极快降温和保护剂,让细胞瞬间进入“无冰晶”的玻璃态,大幅提高了解冻后的存活率。
目前,卵子解冻后的存活率可超过 90%,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率与新鲜周期接近。
这也是为什么“30 年后出生的婴儿”能被安全带到这个世界。
不只是“备份”,也是希望
对癌症患者而言,冷冻保存的不只是卵子、精子或胚胎,更是一份心理上的力量。
研究显示,生育力保存的可行性,能显著减少癌症年轻患者的焦虑感。因为他们知道:战胜疾病后,依然能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选择。
在卵巢癌关注月,我们尤其想强调:卵巢癌不是终点。在确诊与治疗之间,留给患者的“黄金窗口期”或许很短,但通过与肿瘤科和生殖科医生的配合,仍有机会完成生育力保存。
中国的卵巢癌现状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中国每年大约有 5.5 万例卵巢癌新发病例,超过 3.7 万例死亡,整体 5 年生存率仅约 40%。
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卵巢癌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但仍有约 10% 的卵巢癌患者年龄小于 40 岁,她们中很多尚未生育。
这也意味着,生育力保存不仅是医学话题,更是一个社会关怀议题。为患者留下一份“未来的可能” ,同样是治疗的一部分。
写在最后
“最老的婴儿” 故事让公众惊叹冷冻技术的奇迹。但在医学领域,这项技术早已默默为无数癌症患者,尤其是卵巢癌等生殖系统肿瘤患者,守住了属于他们的未来。
冷冻保存,不只是医学上的操作,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它让希望在冰层中停驻,等待一个重启的时刻。
发布于:马来西亚股票10倍杠杆软件,专业炒股配资门户,创利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