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日,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二战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美军空军少将李梅也是见证者之一。
仪式结束后,他曾亲自驾驶飞机来到日本多个城市上空检查战果,与其说是检查,不如说是欣赏,满目疮痍的日本领土几乎都是他的“杰作”,包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轰炸。
身为美军战略轰炸的坚定奉行者,李梅至今都被日本人恨得牙根痒痒,毕竟,美军空军当年轰炸东京整整9个月都收效甚微,而他一个“高招”便让战局瞬间扭转。
图|李梅
图片
“把他们炸回到石器时代!”这是当年象征着尚武精神的李梅说出的至理名言,他的出现就是日本在二战时遭遇的最大灾难!
这位李梅将军有多可怕?他的高招到底是什么?本文,笔者将带你走近这位毫无背景却震撼了世界战争史的美国将军!
一、马特霍恩计划的前期预热不妨先来看看李梅轰炸日本之前的战争背景,幅员辽阔的太平洋战场,日本本土与美军空军基地相隔数千英里,虽说美军空军实力非凡,可依旧没有一架轰炸机能够克服如此远距离的航程对日本进行空中打击,B-17、B-24战机都无可能。
直到B-29轰炸机的出现,时任美军路航总司令的阿诺德将军决定将这些新型战机全部用来打击日本,因为航程过长的缘故,中国也就成为美军战机打击日本前的中转站,这也就是马特霍恩计划的开场。
图|B-29战机
图片
事实上,当时B-29战机的性能还处于不稳定状态,数量少也是一方面,想要对日本的战斗力形成打击,最大的阻力还在于日本高水平的空防。
1944年4月,美国陆军航空队专门成立第20航空队,所有美军B-29战机听其指挥,6月,从中国成都起飞的美军B-29战机首轮空袭日本本土钢铁厂居然收效甚微,这一度令阿诺德将军没了耐心。
在诺曼底登陆后不久,阿诺德看中了轰炸机指挥官李梅,在他看来,李梅在美国空军轰炸领域最有实力,源于此,李梅得以离开欧洲战场,亲自指挥马特霍恩计划。
虽说任务严峻且重大,可李梅走马上任后,整个7月份都在美国本土听取各种战情汇报,与此同时,身为实干家,他也在全力以赴适应B-29战机的性能。
8月29日,李梅赶赴印度,也就是当时第20轰炸机司令部8个大队所在地,此后的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评估。
图|为美国空军轰炸日本做准备
图片
在李梅向阿诺德做出的意见汇报中,他开诚布公地说出了美军空军从中国起飞出击日本的三个重要障碍。
其一,飞行员普遍缺乏锻炼,士气明显不高。
其二,B-29战机依旧存在较高的故障率,即便没有遭受日军击落,自行熄火掉落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其三,所有航空燃料需要从印度运往中国,联队需要全体出动运送7次才能攒够一次出击日本所需的燃料。
由此可见,从中国起飞轰炸日本只能是权宜之计,李梅很清楚,只要美军占领太平洋上距离日本足够近的岛屿,他指挥的联队就一定会转移阵地。
虽说此时的李梅将军面临着极为严苛的轰炸条件,可他绝非平庸之辈,身为实干派,哪怕马特霍恩计划没能创造理想战果,他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诸多轰炸启发。
图|李梅
图片
二、歪打正着的“火烧”启发接下来便是李梅带领第20航空队小试牛刀的阶段。
1944年9月8日,在得到阿诺德将军准许后,李梅亲自带队,率领115架B-29战机出动,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有95架战机来到中国东北的鞍山昭和钢厂上空并投下了200吨炸弹。
此次行动中,李梅发现日军飞行员的战斗技能与美军相差甚远,再加上B-29的先进性能,日本战机往往只有凭借飞行员的勇敢撞击美军战机的份。
之后的1个多月,李梅在联队展开严苛训练,在此期间,第20航空队也有几次轰炸日本的行动,总体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原来,日本列岛上空常常覆盖着厚厚的云层,B-29战机无法克服平流层以及云层做到精准轰炸,就在李梅一筹莫展之际,一次他很是不情愿的协助行动,居然让他发现了轰炸日本的诀窍。
图|马特霍恩计划示意图
图片
12月18日,陈纳德提议使用燃烧弹炸毁日军在汉口的长江码头以及仓库补给中心,在李梅看来,这种行动与B-29战机战略轰炸的任务宗旨不符,碍于情面以及顶头上司阿诺德的应允,他只好出动94架B-29战机袭击汉口。
令人意外的是,就在许多燃烧弹误投入中国居民区时,竹木结构的房子瞬间变成了一点就着的灯笼,而这恰恰是亚洲民居的主要特征。
虽说中国民众在这次轰炸行动中代价惨重,可李梅却因“火烧”打开了思路,毕竟,习惯了欧洲砖石建筑的他先前的确忽略了这一重要细节。
幸运的是,美军此时成功占领塞班岛,这也就意味着马特霍恩计划的终结,而属于李梅轰炸黄金机会已经悄悄到来。
三、移师塞班后的“李梅改革”1944年11月,美军海空军成功占领塞班、提尼安、关岛,并以最快的速度修建好可以供B-29战机使用的特殊跑道,这也就意味着阿诺德将军带领的美军终于有了打击日本列岛的完美基地以及后勤保障。
图|备战的飞机停在跑道上
图片
1945年1月,美军正式命令第20轰炸机司令部撤出中国,回到印度基地,李梅将军被阿诺德调到太平洋全面接手指挥第21轰炸机司令部,主持轰炸日本的全盘作战。
在此有必要解释一下当时美军的挠头问题,那就是从马特霍恩计划开始之际,直到李梅全面接手轰炸日本全盘作战,整整9个月的时间里,哪怕美军战机努力多次袭击日本东京都徒劳而返,更别提轰炸日本其他城市。
厚厚的云层下,日本这一弹丸小国就好似鬼魅般挑衅着美国空军,最重要的是,李梅在接手之时,他也并没有准备好更加合理、高效的战略意见。
单从作战能力而言,在李梅之前的两任指挥官绝非无能之辈,如此窘境换做李梅也不见得会创造奇迹,偏偏他此时算是好运爆棚,美军所有B-29战机逐渐云集塞班岛,李梅还可以放心大胆开始极具特色的“李梅改革”。
图|李梅指挥作战
图片
所谓的改革,便是取消每架飞机的双机组制度,提高人员利用率,开设领航学校,改4机钻石型编队为12机箱式编队,还有他超紧张的饱和训练日程。
即便如此,在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第21轰炸机司令部先后发起了16次大规模轰炸,无法解决云层与高空气流问题的李梅还是无法创造奇迹,面对阿诺德越发急躁的催促,他很清楚,如若做不到战略变革,他也会因此被解职。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火烧”启发吗?这便是李梅开启黄金机会的黄金钥匙。
四、孤注一掷的“火攻计划”就在美国空军一筹莫展之际,李梅发现了轰炸日本的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日本当时与欧洲军事发展的不同之处。
图|二战时日本制造军工产品
图片
当时的日本军工生产能力几乎全都依赖于小型家庭作坊,轻工业品是这样,就连重工业零件的粗加工也都分包到了千万个家庭企业,之后再集中到大工厂进行组合。
所以说,与中国平民区不同的是,日本的城市平民区根本不简单,那里才是蕴藏日本工业潜力的关键,与其精准轰炸重要城市、军工厂,对日本城市的大面积战略轰炸,对日本军工生产造成的打击才是毁灭性的。
还有一点便是,日本人居住的房子在轰炸机面前就是极其容易被点燃的灯笼,这便是“火烧”启发。
当李梅提出这一全新的战略思想后,他也摒弃了欧洲战场“白昼精确轰炸”的信条,甚至在战争道德层面上都已经忽视了日本平民的死活,可面对胶着的战局,他还是得到了美军高层的全力支持。
此时,李梅为日本量身打造的“火攻计划”正式拉开大幕。
图|东京市内被燃烧弹烧光的树木
图片
在他的设想中,使用燃烧弹攻击日本城市,战术本身无法保证目标城市燃起大火,到处扔燃烧弹、点火都是没有意义的,可如果在划定有限的范围内集中大批燃烧弹进行投放,就可以让小火迅速汇集成火焰风暴,中心风暴的氧气被消耗掉后,边缘吹进火区的空气就会形成强劲气流,从而引发火势无法阻挡的蔓延。
而李梅这一设想的完美实施,需要B-29战机对轰炸保持超高精准度,他要做的便是集中一切可以使用的战机,并装载上尽可能多的燃烧弹,以此实现他的“火攻计划”。
除此之外,先前提到日军强大的空防实力,面对李梅别出心裁的低空轰炸,反而会变得力量薄弱,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他这一战略,赌的就是日军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美军空军战术的突然改变。
1945年2月24日,李梅采用常规战术对日本东京进行了一次“火攻计划”,231架美军战机集体出动,每一架战机都满载3吨燃烧弹以及1枚500磅高爆炸弹。
图|B-29战机轰炸日本场景
图片
当172架战机找到目标后,在仅有1平方英里的范围内扔下了整整453吨燃烧弹,28000栋城市建筑当即夷为平地。
如此孤注一掷的战略调整恰恰验证了李梅的正确性,而这也意味着日本沦为烈火地狱的日子就在眼前。
五、日本因他沦为烈火地狱1945年3月9日夜晚,属于李梅的人生豪赌开始了,那一天,所有出战的美军战机都被他要求尽最大限度满载6吨燃烧弹,所有作战联队倾巢出动,李梅的预想是,在此后的一周时间里,要对日本不间断发起轰炸,完全没有休息时间。
按照他的实干性情,一定是会亲自带兵出征的,可源于李梅当时已经获悉美军原子弹轰炸计划,他也因此严禁飞越日本上空,就这样,深得他信任的第314联队长鲍尔斯准将驾驶领头飞机,负责将轰炸全过程实时汇报给李梅。
图|B-29拍摄的名古屋弹着点
图片
这一夜的东京城注定要在无数肆虐的火舌中绝望地毁灭。
324架B-29战机组成“超级空中堡垒”,先是以25000英尺高度巡航,接近目标后突然将高度降至5000英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晚东京上空没有一丝云朵掩护,还风力强劲,这些都为美军空军提供了绝佳的轰炸条件。
而日军高炮火力也极为有限,全程仅有14架美军战机被击落、42架受伤,对于轰炸计划本身没有造成丝毫影响。
鲍尔斯率先完成投弹,之后的他亲眼目睹了轰炸全过程,直到最后一架B-29战机完成投弹才离开,这场毁灭性的打击远超他的想象。
就在所有燃烧弹集中投掷于16.8平方英里的限定区域后,起初地面上只是成千上万个小火苗,随后逐渐连成片,最后汇聚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炉,也就是火风暴。
图|B-29战机轰炸日本场景
图片
就在风暴中心,炙热的上升气流展现了强劲的力道,即便是B-29战机这样的庞然大物,在气流之上也好似一叶小舟。
当时,有一架战机甚至被上升的气流吹得直翻个儿,挣扎着转圈才逐渐飞向高空,还有一些飞行员渐渐无法控制飞机,机身下沉冲进火葬堆进行转向后,回到高空之际,飞机里充满的都是血肉烧焦的恶臭味道,飞机挡风玻璃上全是一片血雾。
实施轰炸的美军战机都遭受如此,此时的东京城也只能用人间炼狱来形容了。
玻璃被瞬间融化,河流中的水都被煮沸,所有的氧气在短时间内被消耗殆尽,火区中心几乎没有人可以幸存,走投无路的日本民众本以为可以跳进河里进行避火,结果他们全都被沸腾的河水活活煮死。
大火形成的高温气体致使地面问题瞬间达到上千摄氏度,金属和玻璃被融化,人体以及木质建筑甚至在空气中自发起火。
图|日本被轰炸惨状
图片
下面是一位幸存者的回忆,短短几句话令无数人看过都倍感触目惊心。
“大火之风带着燃烧的颗粒火星沿街蔓延着,我看着大人、儿童奔跑逃命,像老鼠一样四处冲撞,火焰就好像活物一样追赶着他们,把他们击倒,在我面前,有成千上万人就是这样死去的!”
那一晚,李梅成了美军当之无愧的功臣,可他也成为了日本人心中最痛恨的战争狂人,在他本人的回忆中,一整晚他都在司令部守候着,因为他很清楚,这一次的行动,他已经赌上了成千官兵的性命以及自己的军事前程。
从第一批返航的机组成员的情绪中,李梅预感到自己已经成功了,可他还是耐心地等待着鲍尔斯准将将详细的轰炸情况带回来。
就在鲍尔斯从飞机里走出来之际,李梅很清楚,自己其实什么都不需要再过问了,那是因为,曾率领成千上万将士作战的鲍尔斯,展现出了从没有过的激动和震撼,以致于他的身体一直在发抖。
图|执行任务的美军战机
图片
几天之后,美军侦察机将东京地面照片送到了李梅手里,此时,两个人相互对望、久久无言。
事实上,这一次轰炸行动,东京整整四分之一区域被完全毁灭,尤其是下町区已经不复存在,日本平民死亡总数为83793人,如此效果远远超过李梅以及美军的预期。
千万不要以为李梅的轰炸行动已经结束,毫不夸张地讲,这仅仅是他的开胃小菜,接下来的轰炸行动,他的成功点燃了所有参与者的热情。
3月11日,美军轰炸机夷平日本名古屋2平方英里。
3月13日,大阪8平方英里被夷平,美军仅仅损失两架战机。
3月16日,在美军战机轰炸神户时,日军出动300辆战斗机进行拦截却未能击落一架美军战机,只有3架B-29战机毁于日本高射炮,神户却因此付出了3平方英里土地化为乌有的代价。
图|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
图片
当时的美军阵营里,就连轰炸机机枪手都强烈要求随队出击,要知道,为了携带更多的燃烧弹,机枪手所用的自卫机枪都已经拆除,而他们的如此请求只是想要目睹闻所未闻的空袭“盛况”。
3月19日,李梅的“火攻计划”遭受顿挫,并不是因为失败等不利因素,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兴奋到了极点的美军战机将所有的燃烧弹都用光了。
10天的连续出击,李梅对日本造成的重创,堪比此前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时间里美军对日本的打击力度,而他也终于找到了日本战略轰炸的胜利公式。
4月13日夜晚,燃烧弹终于得以恢复供应,李梅又可以带领美军空军展开他们为之疯狂的“火攻计划”。
当时,美军海军运输舰为了保证燃烧弹的供应,地面装卸人员全都变得干劲十足,昼夜不停进行作业,为了保证飞机的出动率,运来的弹药根本不入库,抵达目的地随即就被堆放在机位上,准备随时装机。
图|美军在维修战机
图片
要知道,当时日军空军袭击美军空军基地的可能性几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为了全面提高作战效率,美军空军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癫狂状态。
第二轮轰炸,东京再度成为第一个出击目标。
那一晚,327架美军战机来到东京上空投放了2139吨燃烧弹,日本皇宫以北的11.4平方英里遭到毁灭。
4月15日,美军战机再次出动,用1930吨燃烧弹夷平了东京市区6平方英里,外加1.5平方英里的横滨。
5月份,之前驻守在印度的美军空军连队也加入了李梅的“火攻计划”行动中。
5月14日,529架B-29集体出动轰炸名古屋,其中,472架日本战机成功投放2525吨燃烧弹,日本三菱飞机引擎厂在一瞬间化为乌有。
图|美军战机装载燃烧弹实况
图片
5月16日,457架美军战机再度出击,名古屋将近4平方英里的土地被火烧殆尽。
5月23日、25日两天,东京再度遭受轰炸,共计22平方英里的土地被夷平,殊不知,此时的东京城已经没有任何可炸的工业目标,对于美军空军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然而,“火攻计划”在此时仅仅完成了上半场,眼看日本五大城市已经没有任何轰炸价值,从6月中旬开始,李梅对第二批58座日本中小城市展开系统的毁灭性轰炸打击。
首先拿来被开刀的便是大田、滨松、四日、鹿儿岛,美军强大的第21轰炸机司令部坐拥千余架B-29战机,轰炸这些小城市根本就是信手拈来。
再后来,李梅指挥轰炸机每周固定出动两次,每次轰炸四个城市,甚至先是给予目标城市警告,之后再进行炸毁。
图|B-29轰炸日本的场景
图片
通常情况下,美军会事先警告12个城市,再在其中挑选6个进行轰炸,只为毁掉日本的工业生产力,可所有日本人都因此生活中在无尽的恐惧与绝望中。
直到太平洋战争的最后阶段,李梅都以如此轰炸攻势对日本形成威慑,即便美军空军还给他派来了一位顶头上司斯帕茨将军,可他依旧掌握着轰炸日本的主导权。
事实上,在李梅的预想中,10月之前,他将凭借B-29战机完全摧毁日本所有城市港口以及有价值的军事目标,可当时的美军高层依旧认定,对日本的登陆战要进行,苏联也要联合打击日本,尤其是原子弹更是非投不可。
已经在轰炸大战中大秀肌肉的李梅一定想不到,他在二战中完成的最后一件大事,居然是核击日本,换言之,当时的美军高层以作战的名义指派李梅指挥空军大队投放原子弹。
图|日本遭受原子弹轰炸惨状
图片
至于当年广岛、长崎两座城市的选定,阿诺德早有安排,而长崎“有幸”列入名单中,正是因为李梅采取的轰炸效果不算理想,大有事后找补的意味。
当时的美军高层都认为应该将运载原子弹的战机严密护航到投放地点,甚至提出用一千架战机护航的想法,可这在李梅看来真的太过夸张了。
这一次,他提出不用护航的建议,启用毫无武装的B-29战机进行投弹,如此低成本、高收效的核打击就是在他的建议下展开的,事实证明,李梅又赌对了。
图|B-29投弹场景
图片
如此,也就有了开篇提到的那一幕,可想而知,日本人在知道他们深陷烈火地狱都是因为这位李梅将军的“别出心裁”,内心愤恨会达到何种地步。
“火攻计划”是李梅当年的高招,也是日本的催命符。
结语当年李梅将军对于美国战略空军建设做出的贡献,堪比哈尔西对于美国海军以及巴顿对于美国陆军的卓越贡献,而他本人也是美国陆军航空队在二战期间晋升最快的军官之一。
作为美国战略轰炸思想的服膺与践行者,他是战争年代美国人民心中的英雄人物,更是美国战略威慑的代表人物,一生荣获勋章无数。
图|李梅
图片
可在日本人心中,李梅就是一位彻头彻尾的“狂热狂人”,他发起的轰炸行动造成了大量的日本平民死亡,这一点违反了战争道义。
孰对孰错,历史自有判断,单从当年轰炸日本的战争行为看,李梅作为军事决策者,的确尽到了自己军人的职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10倍杠杆软件,专业炒股配资门户,创利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