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广州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及措施清单》正式发布,部署30项重点任务、105条具体措施。(详情>>>)
当全国城市在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竞速,当民营企业信心亟待实质性提振,完成好这份任务清单,不仅是对广州营商环境的提升,更在于对广州三大城市核心命题的破题:如何让制度供给精准匹配“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跃迁需求?如何以竞争、服务的确定性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营商环境提升能否最大程度激发广州改革魄力?
以营商环境之变,加快广州产业体系之变。广州的营商环境变革必须适配产业跃迁。当前,广州加快“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这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对制度环境提出的全新挑战。
这份清单的“产业友好型”导向,瞄准的正是对这一变革的主动适配。例如为新经济形态“开闸引路”,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打造100个首试首用示范应用场景,探索拓展新兴行业经营范围和服务场景,为无人驾驶飞行器、生成式AI等创新应用扫清准入障碍。为创新生态“注入活水”,探索组建100亿元未来产业科创基金和2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引导“耐心资本”投向硬科技、早期项目和长期投入;推动“益企共赢计划”,构建“贷股担保租补”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这些举措瞄准创新链与资金链的堵点,为新质生产力的萌发与壮大提供源头活水。
以营商环境之变,提振民企信心。民营经济是广州经济的底盘——贡献40%GDP、50%税收、70%创新、80%就业。在经济复苏承压的当下,清单将提振民企信心置于核心位置。
法治的刚性保障,是民企敢闯敢干的定心丸。清单织密权益“保护网”,加快推动《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落地,健全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监督约束与信用惩戒机制,推行涉企行政检查“亮码入企”、制定“无事不扰”清单、扩大“首违不罚”范围,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干扰。清单提出疏通融资“毛细血管”,发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充实融资“申报清单”和“推荐清单”,推动银行“应贷尽贷”,精准滴灌是纾解民企燃眉之急的及时雨。
以营商环境之变,提升广州改革锐气。广州的这份营商环境改革清单,要面向产业变革、回应企业呼声、直面增长挑战,关键在于能否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深层障碍,能否转化为经济的切实增长。
清单鼓励基层首创:支持天河区打造10个产业友好型观测服务站;支持越秀区升级“全天候”定制服务;支持黄埔区深化企业增值化改革;支持南沙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标杆。这种激发各区“赛马比拼”的机制,是将改革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的关键,其成效将直观体现在各区招商引资、企业满意度与经济增长数据上。更期待的是“刀刃向内”破除“深层壁垒”: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检查、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自查自纠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更新并公示涉企收费清单,接受社会监督;深化“粤执法”平台应用,强化线上监督。破除隐性壁垒和利益藩篱,是改革能否赢得经营主体真心认可的核心。
以营商“沃土”孕育发展“新果” ,其价值不仅在于105条措施的“量”,更在于其直指新质生产力培育的“产业适配度”、提振民企信心的“政策温度”以及刀刃向内的“改革锐度”。我们期待营商环境改革,期待的是背后城市之变。
南方+记者 柳时强
股票10倍杠杆软件,专业炒股配资门户,创利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