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的落幕看似秦国和白起获得了显赫的胜利,但若从历史的长河来审视,这场战争的结局并非真正的胜利。长平之战无疑是一场彻底的历史悲剧,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无论秦国还是赵国,都注定成为这场历史浩劫的祭品。对于白起来说,他显然还未意识到这一点。在他的眼中,秦国的胜利是毋庸置疑的,且他自己还在满怀信心地布局着下一步。白起相信,长平一战已让赵国元气大伤,此时正是秦国乘胜追击、彻底消灭赵国的最佳时机。他认为赵国的百姓和君臣正在沉浸于深深的绝望与悲痛之中,这种情形下,攻灭赵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
随着白起的一声令下,秦军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迅速占领了上党郡的17个县,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接着,白起将军队分成两路,分别由司马梗和王龁指挥。司马梗率军西北进攻,顺利攻下赵国的太原郡;而王龁则率部北上,攻占了赵国的两个重要军事据点——皮牢和武安,战斗迅速推进,兵锋直指赵国的都城邯郸。
正当白起准备向邯郸城发起最后的总攻时,秦王的使者突然抵达,带来了令人震惊的命令:停战,休整后立刻撤军回朝。白起一时愤怒至极,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在关键时刻,秦王竟然下达这样的命令。他满心以为,这是丞相范睢因嫉妒自己的功绩,故意陷害他,给他设下了这个圈套。
展开剩余74%然而,白起的猜测只是部分正确,他并未完全理解秦王的深意。秦昭襄王之所以做出这一决策,主要是出于深思熟虑的考虑。首先,赵国疆域广阔,尤其是东北与燕、齐相邻的地区离秦国本土遥远,即使成功灭掉赵国,秦国也无力长期支撑这样大规模的战争。而且,若一旦赵国被彻底摧毁,秦国将陷入其他中原诸国的包围之中,这样的局面谁也无法预料。其次,白起的血腥屠戮引发了赵国人民的极大仇恨,民间的不满情绪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社会动荡随时可能发生。而且,白起如此高权重、功高盖世,一旦攻下邯郸后,若他独立拥兵自重,甚至效仿“三家分晋”,自封为王,那对秦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再者,赵王的儿子嬴异人尚在邯郸为质,一旦逼得赵王走投无路,可能会引发极大的连锁反应,甚至危及秦王的亲情与国家安定。
在多方权衡下,秦昭襄王决定采纳范睢的建议,果断同意赵国的停战请求,答应接受赵国割让六座城池的条件,两国最终达成协议。谁曾想,正是这个停战的决定,悄然在历史的背后悄悄孕育出了一个改变天下格局的伟大人物。几个月后,前259年正月初一,赵国邯郸城内,一个婴儿的哭声划破了沉寂,诞生于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这个婴儿的名字叫嬴政,未来他将成为千古一帝——秦始皇。仅仅38年后,他的名字将响彻整个中国,甚至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然而,赵王对秦国的停战协议不久后却反悔,拒绝交还六座城市。秦昭襄王怒火中烧,再度下令出兵攻打赵国。这一次,他指派年轻的王陵领兵,然而,赵国军民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后,士气大增,立即召集了20万兵力,凭借着同仇敌忾的精神,击退了秦军的一波又一波进攻。王陵数次请求增兵,最终得到秦王的指令,调派更多兵力支援。
但不幸的是,王陵的对手是赵国的老将廉颇,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让王陵毫无招架之力。经过不到两个月的激烈战斗,赵军凭借声东击西的战术,接连摧毁了秦军的五座军营,并斩杀了秦军数万兵力。秦昭襄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得已再次请白起挂帅出征。然而,白起并不愿意前往,他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辞了秦王的命令。范睢受命前往劝说,然而白起依旧以生病为由拒绝了这项任务。
秦王为此大为愤怒,但他清楚白起的战功,他没有立即动怒,而是决定任命王龁接管兵权,再次向邯郸进军。王龁带领数十万大军包围邯郸,然而赵国军民依旧顽强抵抗,邯郸坚如磐石。
秦昭襄王在多次尝试未果后,开始意识到秦军的作战效果大不如前,而其中的原因或许正是因为白起的影响力。白起在军中的威信过高,导致士气低迷,甚至连王陵的失败,也让他意识到白起的态度可能影响了整个战争的进程。秦王最终决定,采取更强硬的手段,任命范雎的亲信郑安平前往前线监督军情。
然而,郑安平的到来并未改变战局,反而使得局势更加复杂。赵国联手魏国和楚国的支援军不断壮大,秦军的损失惨重,进攻陷入停滞。在这一时刻,白起感到自己当初的推测并非空穴来风,自己也许真的成了历史的弃儿。
当消息传到咸阳,白起便开始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不过是秦王用来攻城略地的工具,一旦不再需要,他也会被弃如敝履。就在他预感到自己的命运将会有何等悲惨时,秦王亲自派遣使者送来宝剑,并命他自尽。
站在白起的身旁,拿着秦王赐予的宝剑,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一生戎马,所做的一切,竟不过是为一场注定的悲剧铺路。回想起当年在长平屠杀40万赵国降卒的惨烈场面,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座血肉模糊的“头骨山”。此刻,他终于看清了自己一生的意义和悲剧所在。
长平之战,他的所作所为,最终都成了他死于非命的深刻原因。冥冥中,历史的悲剧早已写就。他的自刎,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个人悲剧的深刻注脚。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10倍杠杆软件,专业炒股配资门户,创利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